子期
基本解釋
即 鍾子期 。 春秋 時 楚 人,精于音律,與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聽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絕弦破琴,終身不復鼓琴。見《呂氏春秋·本味》。 唐 李嶠 《琴》詩:“ 子期 如可聽,山水響餘哀。” 唐 李山甫 《贈彈琴李處士》詩:“三尺焦桐七條線, 子期 師曠 兩沉沉。” 前蜀 韋莊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詩:“ 子期 子野 俱不見,烏啼鬼哭空傷悲。”參見“ 伯牙 ”。
成語(Idiom):子期
發音(Pronunciation):zǐ q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兒子或后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子期是一個表示后代的詞語。在古代中國,子孫被視為家族延續的重要象征,因此子期成為了表示后代的常用詞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子期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后代,可以用來表達對家族的關注和期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子女或后代。在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子期常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后代或強調家族的延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子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家族的延續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價值觀之一,子孫被認為是家族的延續和希望。因此,子期成為了表示后代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子期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子”和“期”。其中,“子”表示兒子或子女,“期”表示期待或希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爺爺對我的子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2. 他是我唯一的子期,我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子期”與“子孫”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將“子”與兒子或子女聯系起來,將“期”與期待或希望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子期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家族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知識,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子期這個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爸爸媽媽的子期,他們希望我健康快樂地成長。
2. 初中生:我的子期是我的驕傲,我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3. 高中生:作為家族的子期,我感到肩上有著重大的責任和期望。
4. 大學生:子期是家族的延續,我希望自己能夠為家族爭光。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