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
成語(Idiom):鼎立
發音(Pronunciation):dǐ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勢力平分秋色,勢均力敵的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鼎立是由“鼎”和“立”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鼎”是古代烹飪用的三足大鍋,象征權力和地位;“立”表示站立。鼎立形容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勢力平分秋色,勢均力敵的局面,各方勢力相互對峙,無法取得明顯的優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鼎立一詞常用于描述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中的勢力對抗,也可用于形容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或團隊中的內部權力斗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鼎立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隱公十五年》一篇中。故事講述了齊國國君隱公去世后,三個貴族子弟紛紛爭奪國君的位子,最終導致國家陷入混亂,勢力對立。從此,人們用“鼎立”來形容這種局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鼎”和動詞“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三家公司在市場上鼎立,爭奪市場份額。
2. 這場競選活動中,三位候選人勢均力敵,局勢鼎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鼎立”與三個人或三個物體平分秋色的圖像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魚龍混雜”、“勢如水火”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班里的三個同學在數學競賽中都得了滿分,他們的成績鼎立。
2. 初中生:班級里的三個團支書候選人都很優秀,投票結果顯示他們的支持率鼎立。
3. 高中生:學校的三個社團在校園文化節上展示各自的特色,吸引了很多同學,場面鼎立。
4. 大學生:公司的三個部門經理都想爭取更多的資源,導致他們之間的競爭勢均力敵,形成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