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報
成語(Idiom):京報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傳遞消息、通報情況的報紙或公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京報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京”指的是京城,即指北京;第二個字“報”指的是報紙。京報原指北京的報紙,后來引申為通報情況的公文或報紙。這個成語表示傳遞消息、通報情況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京報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傳遞消息、通報情況的行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工作場合或者學習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西漢末年,劉邦在洛陽稱帝后,項羽聽說劉邦在京城洛陽建立了政權,于是決定去討伐劉邦。當項羽的軍隊行進到河南的一處地方時,他派人去打探劉邦的消息。不久后,打探人員返回并向項羽通報了劉邦的動態。項羽非常高興,于是把報紙拿出來,向眾人宣讀,表示劉邦的消息已經通過報紙(京報)傳遞給他了。從此以后,“京報”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表示傳遞消息、通報情況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京報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京”是形容詞,表示“北京的”,“報”是名詞,表示“報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會向上級京報工作進展情況。
2. 請你把這份京報交給大家,讓他們了解最新的消息。
3. 學校會定期發布京報,通知學生們重要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北京的京城里,手里拿著一份報紙,向人們傳遞消息,這樣就能夠記住“京報”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傳報”,“報信”,等等,來拓展對傳遞消息、通報情況的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京報告訴我們明天要去郊游。
2. 初中生:班長通過京報通知同學們明天要開家長會。
3. 高中生:學校發的京報上寫著明天要進行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