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矑
成語(Idiom):凝矑
發音(Pronunciation):níng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冰冷、堅硬、不易融化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凝矑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凝指凝固、凝結,矑指堅硬的石頭。凝矑用來形容物體冰冷、堅硬、不易融化的樣子,也可以比喻人的心冷漠、無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凝矑常用于形容冰雪、冰川、石頭等物體的特性,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情冷漠、無情、冷淡。在寫作、演講、講故事等場景中,可以運用凝矑來增加描述的藝術感和表達的力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凝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詩三百首》中的李白的《行路難》一詩中:“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躬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首詩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艱難險阻的旅途,其中“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一句就使用了凝矑這個成語來形容山峰的堅硬和險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凝矑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冬天的北國,大地凝矑,一片銀裝。
2. 她的心像凝矑一樣冷漠無情。
3. 這座雕塑仿佛凝矑般堅硬,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凝矑的發音“níng lóng”與“凝固的龍”聯想在一起,因為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而凝矑這個成語也是形容堅硬、不易融化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與凝矑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可以了解與冰雪、石頭相關的成語,如“冰雪聰明”、“石破天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冬天的北國,大地凝矑,像一個銀白的世界。
2. 初中生:他的臉色凝矑,一副冷漠的樣子。
3. 高中生: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思考,腦海中凝矑的思緒紛至沓來。
以上是關于中國詞語“凝矑”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