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可
基本解釋
(1).竟可。《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
(2).才可。《百喻經·倒灌喻》:“昔有一人患下部病,醫言當須倒灌乃可瘥耳。”
(3).豈可,那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張季鷹 縱任不拘,時人號為 江東 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邪?’”《南齊書·張敬兒傳》:“足下乃可不通大理,要聽君子之言,豈可罔滅天理,一何若茲?”
(4).寧可;寧使。《敦煌變文集·丑女緣起》:“將來今日目前,見這箇弱事,乃可不要富貴,亦不藉你官職。”
成語(Idiom):乃可 (nǎi kě)
發音(Pronunciation):nǎi k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可以、能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乃,表示“是”的意思;可,表示“可以”的意思。乃可合在一起,表示“可以、能夠”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書面語和正式場合,表示可以做某事或具備某種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故事。當時項羽軍隊圍困劉邦于垓下,劉邦派人向項羽求降,請求乃可即位。項羽沒有答應,最終導致劉邦逃脫并最終建立了漢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乃”和“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我乃可解答。
2. 他的能力乃可匹敵任何對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乃可”拆開記憶,其中“乃”表示“是”,“可”表示“可以”。可以聯想到“是可以”的意思,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可”的成語,如“可見一斑”、“可望而不可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乃可畫出一幅美麗的畫。
2. 初中生(13-15歲):我乃可勝任班級的班長職務。
3. 高中生(16-18歲):我的成績乃可進入名牌大學。
4. 大學生(19-22歲):我乃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夢想。
5. 成年人:我乃可為家人提供幸福和安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