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rì yǐ wéi cháng ㄖㄧˋ ㄧˇ ㄨㄟˊ ㄔㄤˊ日以為常(日以爲常)
經常做某件事,成了慣例常規。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不然則 予 之耽寢,日以為常,記者語簡而不盡其詳,亦不可知。” 清 珠泉居士 《續板橋雜記·軼事》:“嫗往來兩地,日以為常。”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日以為常
成語(Idiom):日以為常
發音(Pronunciation):rì yǐ wéi c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將某種不好的事物或現象當作常態來接受,認為它是無法改變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日以為常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日”、“以”、“為”和“常”四個字組成。它的基本意思是將某種不好的事物或現象當作常態來接受,認為它是無法改變的。這個成語的核心概念是人們對于糟糕的情況習以為常,認為沒有改變的必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日以為常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對于不好的事物或現象已經習以為常,不再感到驚訝或反對。它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的心態,也可以用來描述社會或環境的現狀。例如,當某個地區長期存在貧困問題時,人們可能會說“他們已經把貧困日以為常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日以為常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論語·述而》。其中一段對話中,孔子的學生曾子問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回答說:“君子日以為常,敬而行之。”這段對話中的“君子日以為常,敬而行之”被解讀為“君子要將道德行為視為常態,時刻保持敬畏之心”。后來,“日以為常”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對于不好的事物習以為常的心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日以為常”的結構是“日”、“以”、“為”和“常”四個字的組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已經把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日以為常了。
2. 這個社會對于腐敗已經日以為常,需要改革了。
3. 孩子們對于家庭暴力已經日以為常,我們需要加強教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成語“日以為常”,可以將其拆分為“日”、“以”、“為”和“常”,然后嘗試將每個字的意思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你也可以嘗試使用這個成語造一些句子,以加深對其意義的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類似的成語,例如“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等。這些成語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漢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每天都要做作業,已經把做作業日以為常了。
2.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體育課都是在室內進行的,已經把沒有戶外運動日以為常了。
3.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課程安排很緊張,已經把每天上課到晚上九點日以為常了。
4. 高中生:考試成績一直不理想,已經把考試不及格日以為常了。
5. 大學生:社會的競爭很激烈,已經把找工作困難日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