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巾
基本解釋
◎ 頭巾 tóujīn
[scarf;kerchief] 裹頭用的布巾
英文翻譯
1.scarf; kerchief; coverchief; headcloth; muffle; turban; wraps; dabbidar lungi; [主蘇格蘭] napkin
詳細解釋
(1).裹頭的織品。《后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時且寒,賜以頭巾履襪。” 唐 于鵠 《過張老園林》詩:“身老無修飾,頭巾用白紗。”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冠冕首飾·頭巾》:“古以皁羅裹頭號頭巾。 蔡邕 《獨斷》曰:古幘無巾; 王莽 頭禿,乃始施巾之始也。《筆談》曰:今庶人所戴頭巾, 唐 亦謂之四腳,二繫腦后,二繫頷下。取服勞不脫,反繫于頂上;今人不復繫頷下,兩帶遂為虛設。后又有兩帶四帶之異,蓋自 宋 朝始。” 徐遲 《牡丹》八:“她貼上烏黑的片子,扎上頭巾。”
(2).指 明 清 時規定給讀書人戴的儒巾。《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魯公子 回到家里,將衣服鞋襪裝扮起來。只有頭巾分寸不對,不曾借得。”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就是一頂秀才頭巾,也像天平冠一般,再也承受不起。”
成語(Idiom):頭巾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頭巾是一種用來包裹頭部的布料,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的思維、行為或態度保守、落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頭巾成語形容一個人思維僵化,不愿意接受新觀念或改變。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批評那些守舊、不愿意進步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對新事物或新思想的抵觸情緒,特別是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有些人仍然堅持過時的觀念或方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頭巾是男性的標志,也是他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有些人對于改變和新觀念持保守態度,他們守舊的思維讓人們聯想到他們頭頂的頭巾。因此,頭巾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頭”和“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戴著頭巾,不愿意接受新的工作方法。
2. 這個學校的領導一直戴著頭巾,不愿意改革教育方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頭巾的形狀和頭部的保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頭巾包裹著頭部,讓人感到保護和安全。而這個成語表示一個人思維保守,不愿意改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保守思維、守舊觀念相關的成語,比如“墨守成規”、“守株待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戴著頭巾,不愿意嘗試新的游戲。
2. 初中生:有些同學戴著頭巾,不愿意參加運動活動。
3. 高中生:他總是戴著頭巾,不愿意接受新的學習方法。
4. 大學生:有些學生戴著頭巾,不愿意參加社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