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毼
成語(Idiom):氈毼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 g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語無憑,毫無根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氈毼是一個傳統的漢語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氈指的是氈子,是用羊毛制成的厚實的毯子;毼指的是毯子上的紐扣。氈毼形容言語無憑,毫無根據,類似于“半夜三更鬼敲門”,是指沒有任何根據或證據的說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氈毼通常用于批評或嘲笑那些沒有根據的言論或謠言。比如,當有人無中生有地傳播一段沒有任何證據的消息時,可以使用氈毼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言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氈毼這個成語最早出自《紅樓夢》。在小說中,賈母和王夫人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彼此之間經常互相中傷。有一次,賈母對王夫人說:“你說的話,我一句也不信,都是氈毼。”這句話后來就成為了成語“氈毼”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氈毼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所說的話完全是氈毼,沒有任何根據。
2. 別聽信那些氈毼的傳言,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氈毼這個成語與氈子和紐扣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毯子上有很多紐扣,表示這個毯子是沒有根據的,不可靠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無稽之談”、“無中生有”等,可以幫助加深對氈毼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們說的那些話都是氈毼,沒有證據。
2. 初中生(13-15歲):別相信那些氈毼的傳聞,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3. 高中生(16-18歲):要有批判性思維,不要輕易相信氈毼的言論。
4. 大學生及以上:在信息時代,我們要學會辨別真假,不要被氈毼的言辭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