闃曠
成語(Idiom):闃曠(qù kuàng)
發音(Pronunciation):qù k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空曠、廣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闃曠指的是地方寬廣、空曠。形容地方遼闊,沒有障礙物。也可用來形容時間長久、沒有限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地方或時間的廣闊、寬敞。可以用來形容大自然的壯麗景色,或者形容時間的漫長。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胸開闊,無拘無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闃曠”最早出現在《后漢書·雜志志》中。成語出自西漢末年文學家傅玄的《太玄經》:“闃曠者,無物可阻也。”意為沒有任何物體可以阻擋。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用來形容地方寬廣、沒有障礙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闃曠的大草原上,只有幾只野獸在奔跑。
2. 他的思維開闊,心胸闊大,真是個闃曠的人。
3. 時間在這片闃曠的荒漠中似乎變得無窮無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闃曠”拆分為“闃”和“曠”,其中,“闃”可與“足”聯想,表示廣闊,而“曠”可與“廣”聯想,表示開闊。這樣就能夠記住“闃曠”表示廣闊、開闊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地方或時間相關的成語,如“遼闊”、“廣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后面有一片闃曠的草地,我們經常在那里放風箏。
2. 初中生:我喜歡去山上,因為那里的風景很闃曠,讓人心情舒暢。
3. 高中生: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我們需要找到一個闃曠的地方,遠離喧囂和壓力,靜下心來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