穮蓘
成語(Idiom):穮蓘(jiāo gǔn)
發音(Pronunciation):jiāo g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在外表上看似美好,實際上內在空虛、虛有其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穮蓘原指稻谷或麥秸,外表看似茂盛,實際上中空無物。后來,這個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外表看似美好,但實際上內在空虛、虛有其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穮蓘常用于形容外表光鮮、表面美好,但實際上毫無實質內容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注重表面形象,而忽視內在實質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穮蓘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二十二年》。故事中,魯國有個名叫公孫穀(音同穮)的人,他外表看似有才華、有學問,但實際上卻只是一個空有其表的人。后來,人們用穮蓘來形容那些外表虛有其表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穮蓘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穿著名牌服裝,但實際上是一個穮蓘之人。
2. 這個項目外表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是一個穮蓘的空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穮蓘”想象成一個華麗的外表,但內部是空洞的蓓蕾。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穮蓘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穮蓘相關的成語,如“穮穝不實”、“穮穝不豐”等,這些成語都與表面光鮮、內在空虛的主題相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穿著時髦,但是他的成績很差,真是一個穮蓘之人。
2. 初中生:她外表看起來很漂亮,但實際上她的性格很差,真是一個穮蓘。
3.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產品包裝很精美,但實際上質量很差,是一個典型的穮蓘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