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散
成語(Idiom):怠散(dài sàn)
發音(Pronunciation):dài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怠散指懶散、懈怠、不勤奮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怠散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怠意為懶惰,散意為松散。結合在一起,表示人懶散、不勤奮、不努力,缺乏積極性和責任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怠散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工作不努力、態度散漫、缺乏責任感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偷懶、不負責任、不認真工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怠散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但他有一次戰勝劉邦后,卻放縱自己,過著奢侈放蕩的生活,不再勤奮起居,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因此,人們用“怠散”來形容那些缺乏奮斗精神、懶散放縱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怠散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工作態度怠散,老是拖延任務。
2. 這個學生學習怠散,從不認真聽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怠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完全沒有干活的意思。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怠散這個成語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對努力工作和積極態度的重視。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懶羊羊”、“敷衍塞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個同學,他總是怠散地完成作業。
2. 初中生:老師批評了我,說我在學校表現怠散。
3. 高中生:考試前我要加倍努力復習,不能怠散。
4. 大學生:他在大學期間怠散度日,導致學業不順利。
5. 成年人:職場上不能怠散,要積極進取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