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取
基本解釋
◎ 勾取 gōuqǔ
[bring (a criminal) before the bar] 提取(與案情有關的人犯)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詳加審問。——《紅樓夢》
詳細解釋
(1).征取;征調。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老夫 王翛然 ,奉圣人之命,著往 河南路 勾還義細軍,本合著有司家勾取,恐怕有司家擾民,老夫親自勾軍,來到此 開封府 西軍莊 。”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五·靖難功》:“ 浙 東 袁珙 ,天下相法第一,乞假以其名隸尺籍,勾取到 燕 ,使相之。”
(2).謂傳訊、提審犯人。《明律·刑律·斷獄》:“停囚待對者,雖職分不相統攝,皆聽直行勾取。”《紅樓夢》第四回:“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
(3).借指鬼卒勾攝人的靈魂。 清 采衡子 《蟲鳴漫錄》卷一:“渠言鬼卒不能入人家,止待於十字路口,必取生魂入病者家勾取。”
成語(Idiom):勾取(gōu qǔ)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q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偷竊、盜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勾取是由“勾”和“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勾,指的是彎曲的形狀,也可以表示抓取、挖掘之意;取,表示拿取、獲取之意。勾取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偷竊、盜取他人的財物或秘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勾取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偷竊行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文學作品中或者新聞報道中。比如,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盜竊他人的錢財或者商業機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勾取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的記載。這個成語的含義源于人們對偷竊行為的觀察和總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勾取了公司的機密文件,被警方抓獲。
2. 這個小偷經常勾取鄰居家的財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勾取”這個詞語的發音與“鉤取”相近,鉤子可以用來抓取東西,可以用這個形象來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竊取”、“偷盜”等,拓寬對偷竊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偷偷勾取了同學的鉛筆。
2. 初中生:他們勾取了對手的商業機密,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3. 高中生:警方成功破獲了這起勾取公司資金的案件。
4. 大學生:他們用高科技手段勾取了銀行的密碼,進行了大規模的盜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