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飭
成語(Idiom):駁飭(bó chì)
發音(Pronunciation):bó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駁斥、批駁他人的言論,對其進行辯駁和反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駁飭是由“駁”和“飭”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駁”表示反駁、駁斥,指對別人的錯誤觀點或言論進行批駁;“飭”表示指正、糾正,指對別人的錯誤進行指正或糾正。駁飭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駁斥和批駁他人的言論,對其進行辯駁和反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駁飭這個成語常用于辯論、討論、辯駁的場合。當你認為別人的觀點或言論是錯誤的,你可以使用駁飭來表達你的反對意見,并對其進行批駁和辯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駁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故事中,當時的齊國國君齊威王問孔子:“孔子何以謂飭?”孔子回答說:“駁之駁之,飭之飭之。”意思是說對于錯誤的言論,要進行駁斥,對于錯誤的觀點,要進行糾正。從此,駁飭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駁飭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駁”和動詞“飭”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觀點進行了駁飭,證明了他的觀點更加合理。
2. 在辯論中,他以駁飭的方式反駁了對方的錯誤論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駁飭這個成語。可以將“駁”字聯想為馬蹄踏在地上發出的聲音,而“飭”字聯想為指正別人的手勢。這樣,當你想起駁飭這個成語時,就可以想象一個人駕馬踏著地面,同時用手勢指正別人的錯誤觀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駁斥”、“反駁”等,以豐富你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駁飭了同學的錯誤答案,并給出了正確的解答。
2. 初中生:在辯論比賽中,我用駁飭的方式反駁了對方的觀點。
3. 高中生:老師提出的觀點有誤,我毫不猶豫地進行了駁飭。
4. 大學生:在學術討論中,我對教授的觀點進行了駁飭,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