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祗
成語(Idiom):金祗
發音(Pronunciation):jīn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貪戀金錢,追求財富而忘記了本分和道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金祗是由“金”和“祗”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金指金錢、財富,祗指祭祀神靈時所用的器皿。金祗比喻人為了追求金錢而忘記了應有的本分和道義,沉迷于財富的追求而失去了原有的道德準則和人倫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金祗常常用來批評那些為了追求金錢而不擇手段、失去了正直和道義的人。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在商業活動中不擇手段、追求利益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金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哀公在位時,有個人叫子貢,他非常貪婪,追求金錢財富。他為了獲得財富,不擇手段,甚至不顧道義和人倫關系。因此,人們用“金祗”來形容他的貪婪和失去道義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金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追求金錢,不擇手段,真是個金祗之徒。
2. 這種貪婪的行為是一個金祗的典型例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金”和“祗”兩個字的形狀與其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金指金錢,可以想象成金子的形狀;祗指祭祀神靈時所用的器皿,可以想象成一個放置金子的容器。將這兩個形象聯想在一起,形成一個貪婪追求金錢的形象,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貪婪和追求金錢相關的成語,如“貪官污吏”、“飲鴆止渴”等,以加深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買一件漂亮的玩具,不顧家長的勸告,變得金祗起來。
2. 初中生:他為了追求物質享受,不擇手段地攀附有錢人,變成了一個金祗之徒。
3. 高中生:這個商人為了追求利潤,不顧道義和人倫關系,變成了一個金祗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