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書
成語(Idiom):槁書 (gǎo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gǎo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籍因時間久遠、紙質脆弱而變得殘破不堪,無法再閱讀的狀態。也比喻學問或知識因年代久遠而失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槁書”源自于古代書籍保存條件差,紙質容易腐爛。因此,當一本書籍經過長時間的保存后,紙質會變得脆弱,書頁會變得殘破不堪,無法再閱讀。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學問或知識因年代久遠而失傳,成為一個形容事物過時或不再有用的詞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槁書”常用于形容知識或技能因為長時間不用而遺忘,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過時、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某些過時的觀念、技術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寫了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讀書人因為貪圖便宜買了一本破舊的書,結果書頁都變成了槁木。這個故事中的槁木書形象生動,后來人們就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書籍因為年代久遠而無法閱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知識已經像槁書一樣陳舊了。
2. 這種技術已經過時了,就像一本槁書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古代的書,因為年代久遠而變得脆弱,無法閱讀,就像一本槁書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事物過時或不再有用的成語,如“黃粱一夢”、“一枝獨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手機已經過時了,就像一本槁書一樣。
2. 初中生:這些古代兵器在現代戰爭中已經失去了作用,變成了一些槁書。
3. 高中生:這本歷史書已經很陳舊了,里面的知識都像一本槁書一樣。
4. 大學生:這些過時的理論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變成了一些槁書。
5. 成人:這套老舊的家具已經失去了價值,變成了一些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