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口齒
基本解釋
亦作“鬭口齒”。1.以戲言相挑逗。斗,通“ 逗 ”。《紅樓夢》第六五回:“弟兄兩個竟全然無一點兒能為,別説調情鬭口齒,竟連一句響亮的話都沒了。”
(2).方言。吵嘴。如:盡管潑婦還是不干不凈地謾罵,誰也不同她斗口齒。
成語(Idiom):斗口齒
發音(Pronunciation):dòu kǒu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言善辯,口才極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口齒是由動詞“斗”和名詞“口齒”組成的成語。斗指爭斗、競爭,口齒指說話的能力和技巧。斗口齒形容一個人能夠言辭流利、善于辯論,口才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斗口齒常用于夸獎一個人口才好、能言善辯。可以用來形容辯論比賽中的優秀選手,或者在職場中善于辯護和表達自己觀點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斗口齒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著名文學家蘇軾。蘇軾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他的口才非常出眾,擅長辯論和寫作。有一次,蘇軾參加了一個辯論比賽,他能言善辯,用詞準確,最終獲得了勝利。人們紛紛稱贊他的口才好,說他“斗口齒”,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辯論賽上斗口齒,贏得了全場的掌聲。
2. 她的口才非常出色,經常能斗口齒,讓人佩服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辯論比賽中,口若懸河,言辭流利,像是在斗口齒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口才和辯論相關的成語,如“辯駁不休”、“辭不達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哥哥的口才特別好,他能斗口齒,老師經常表揚他。
2. 初中生:參加辯論比賽時,我要努力練習口才,爭取能斗口齒,贏得比賽。
3. 高中生:我喜歡參加辯論社團,通過辯論訓練,我希望能夠斗口齒,成為一名優秀的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