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虛
成語(Idiom):聰虛
發音(Pronunciation):cōng x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聰明而謙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聰虛是由“聰明”和“虛心”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表示一個人既聰明又謙虛。這個成語強調了聰明與謙虛的重要性,認為一個人只有在聰明的同時保持謙虛,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和進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聰虛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質和態度。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有才華的人,他不僅聰明才智出眾,而且非常謙虛,虛心向他人學習。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職場中的優秀員工,他不僅能力強,而且對待工作和同事都非常謙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聰虛”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原文是“聰而無虛”。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其簡化為“聰虛”成語。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強調聰明和謙虛的重要性,認為一個人只有在聰明的同時保持謙虛,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聰虛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復雜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聰虛的學生,不僅成績優秀,而且態度謙虛。
2. 這位科學家聰虛有余,他不僅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還經常向其他科學家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聰虛”的方法可以是聯想。可以想象一個聰明的人站在虛心的態度上,表示他既聰明又謙虛。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聰虛”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聰明和謙虛相關的成語,如“聰明才智”、“謙虛謹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很聰虛,總是愿意幫助其他同學,而且成績也很好。
2. 初中生:她是一個聰虛的學生,不僅在學習上很優秀,而且對待老師和同學都非常謙虛。
3. 高中生:他是一個聰虛的學者,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仍然保持著謙虛的態度,不斷學習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