椑柹
成語(Idiom):椑柹(lè sī)
發音(Pronunciation):lè s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言行不端正,不守道義,不顧大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椑柹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椑”和“柹”兩個字組成。椑指的是一種山棗樹,柹指的是柹木,都是木材中的劣質品。椑柹在成語中用來形容人的品行不端,言行不正,不守道義,不顧大局。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不當,不值得信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椑柹常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守規矩、不講道義的人。例如,在工作場合,如果一個同事經常偷懶、推卸責任,你可以說他是個椑柹。在生活中,如果有人不守信用,經常欺騙他人,你也可以用椑柹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椑柹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住在山上,他砍了一棵山棗樹,準備用它來做家具。但是他發現這棵山棗樹是一棵劣質的樹,木材質量很差。于是他決定將它燒掉,以免給他帶來麻煩。這個故事通過山棗樹的劣質木材來比喻人的品行不端,言行不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椑柹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椑”和“柹”兩個字組成。其中,“椑”是主要部分,表示山棗樹的劣質木材,“柹”是修飾部分,表示柹木的質量不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表面上很友善,但其實是個椑柹的人。
2. 這個公司的老板是個椑柹,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員工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椑柹這個成語。將椑柹的發音“lè sī”與“垃圾”聯想在一起,因為椑柹表示一個人的品行不端,可以形象地比喻為垃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椑柹相關的成語,如“椑戾奪志”(lè lì duó zhì)和“椑木磚瓦”(lè mù zhuān wǎ),它們都與椑柹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椑柹,經常欺負我們。
2. 初中生:這個同學是個椑柹,總是偷看別人的考卷。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是個椑柹,他一心只為自己謀利益。
4. 大學生:他的行為不端,是個椑柹,毫無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