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自投網羅
發音(Pronunciation):zì tóu wǎng l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己投進別人設下的陷阱或圈套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自己主動跳進別人設下的陷阱或圈套當中,不自量力地自取滅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形容人貪心自私,自作自受,自找苦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有一位叫做孟嘗君的政治家,他曾經以優厚的條件招募人才。有一次,他設下了一個陷阱來考驗求職者的智慧。一個年輕人掉進了陷阱,這個年輕人自認為聰明,以為能夠通過討好孟嘗君來逃脫陷阱,結果卻被孟嘗君看穿了他的虛偽。從此,人們用“自投網羅”來形容自己主動跳進別人設下的陷阱或圈套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自投+網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商場上貪心自私,最后自投網羅,一敗涂地。
2. 這個騙子以為自己聰明,結果自投網羅,被警方抓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自投網羅”聯想為一個人自己跳進一個被網羅圍住的陷阱中,形象地表示自己主動投入陷阱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自投網羅”相關的成語,如“自食其果”、“自取滅亡”等,了解更多關于自作自受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不聽老師的勸告,自投網羅,考試不及格。
2. 初中生:他為了追求刺激,自投網羅,最后陷入了困境。
3. 高中生:他出于好奇心,自投網羅,結果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4. 大學生:他為了一時的利益,自投網羅,最終損失了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