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方贈
基本解釋
指 田子方 贈狐白裘予 子思 事。 漢 劉向 《說苑·立節》:“ 子思 居於 衛 ,緼袍無表,二旬而九食。 田子方 聞之,使人遺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謂之曰:‘吾假人,遂亡之;吾與人也,如棄之。’ 子思 辭而不受。 子方 曰:‘我有子無,何故不受?’ 子思 曰:‘ 伋 聞之,妄與,不如遺棄物於溝壑; 伋 雖貧也,不忍以身為溝壑,是以不敢當也。’” 晉 張協 《雜詩》之十:“君子守固窮,在約不爽貞。雖榮 田方 贈,慙為溝壑名。”
成語(Idiom):田方贈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fāng z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辭勞苦地將自己的財物或勞動果實慷慨地贈送給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田方贈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田”指田地,指代農民的勞動;“方”指方面,泛指各個方面;“贈”指贈送。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農民不辭勞苦地將自己的財物或勞動果實慷慨地贈送給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慷慨大方,不計較個人得失,樂于助人的品質。也可以用來形容農民勞動辛苦,但樂于分享自己的收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記載了一個關于田方贈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吳國的大夫田方曾經將自己的田地贈送給了貧苦的百姓。田方的慷慨行為得到了百姓們的稱贊和感激,成為了后來形成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田方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將自己的薪水田方贈給了那個貧困的家庭。
2. 這位富翁以田方贈的精神,捐助了許多學校建設項目。
3. 我們應該學習田方贈的精神,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田地”、“慷慨”、“贈送”等相關的形象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想象一個農民在田地里辛勤勞作,然后慷慨地將自己的勞動成果贈送給別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農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對于分享和互助的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田方贈一樣,把我多余的玩具贈送給需要的小朋友。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學習田方贈的精神,積極參加社區志愿者活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過程中,我希望能夠向學校展示自己的田方贈精神,通過社會實踐和志愿者經歷展示自己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