詆時
成語(Idiom):詆時(dǐ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dǐ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時代的詆毀和嘲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詆時是由“詆”和“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詆有誹謗、嘲笑的意思,時指時代、年代。詆時的含義是指對時代進行誹謗和嘲笑,表示對時代的不滿和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詆時常用于文學作品、演講和社交場合,用來表達對當代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批評和諷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詆時”最早出現在《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故事講述了魏其武安侯因為言辭激烈地批評當時政府的腐敗和無能,被貶謫到邊遠地區。他在被貶之前說了一句話:“我詆時,時亦詆我。”意思是他批評時代,時代也在批評他。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詆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詆時”的結構是“動詞 + 名詞”,其中動詞詆表示誹謗、嘲笑,名詞時表示時代、年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充滿了對社會現象的詆時之辭。
2. 這部小說通過詆時的方式揭露了當代社會的黑暗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詆時”這個成語聯想為一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對著時代大聲誹謗和嘲笑,表達對時代的不滿和批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詆時相關的成語,如“誹謗”、“時光荏苒”等,以擴大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現在的課程,覺得太枯燥了,真想詆時一下學校。
2. 初中生: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我想寫一篇文章詆時一下社會現象。
3. 高中生:政府的決策總是讓人無法理解,我想在演講比賽中詆時一下政府的行為。
4. 大學生:這個時代充斥著虛偽和功利,我想通過寫作來詆時一下社會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