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箕翼
成語(Idiom):騎箕翼 (qí jī y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qí jī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或言語極為輕浮,不嚴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騎箕翼原指乘坐箕帚飛行,箕帚是一種簡陋的工具,用來清掃垃圾。后來引申為形容人的行為或言語輕浮,不嚴肅,不拘禮節(jié),沒有莊重的態(tài)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語境,用來批評或嘲笑那些在正式場合或嚴肅的事情上不認真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騎箕翼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季札的人,他是一個輕浮、不拘禮節(jié)的人,常常在正式場合表現(xiàn)得很隨便。有一次,季札騎著箕帚在宮廷中飛行,引起了眾人的嘲笑和批評。因此,人們用“騎箕翼”來形容那些輕浮、不嚴肅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騎箕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喪禮上說笑,真是騎箕翼。
2. 會議上他的發(fā)言太輕浮了,完全是騎箕翼。
3. 老師的講課非常認真,絕對不會騎箕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人騎著箕帚在空中飛行,非常不嚴肅和不拘禮節(jié)的樣子,用來形容輕浮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不嚴肅的成語,如“輕佻”、“輕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講笑話,就像騎箕翼一樣輕浮。
2. 初中生:他在班會上說了一些不嚴肅的話,真是騎箕翼。
3. 高中生:老師講解嚴肅的知識時,我們不能騎箕翼,要認真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