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阿世媚俗(ā shì mèi s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ā shì mèi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阿諛奉承、迎合世俗,沒有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阿世媚俗是一個由三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其中,“阿”意為諂媚、奉承;“世”表示世俗、風氣;“媚俗”指迎合世俗,沒有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力。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只會迎合他人,沒有獨立見解和原則,只追求世俗的權利和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阿世媚俗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那些為了迎合他人、得到世俗認可而放棄自己原則的人。可以用于批評那些追求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的人,同時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要保持獨立思考和堅守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阿世媚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一書中,作者是中國古代文化名人孔子。這個成語通過描述一個人的行為特征,警示人們要保持獨立思考,不要盲目追求世俗的權力和利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阿世媚俗由三個詞語組成,分別是“阿世”和“媚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阿世媚俗,為了博取別人的歡心而放棄了自己的原則。
2. 這個政客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不擇手段地阿世媚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低頭向世俗鞠躬,表示他完全迎合了世俗的要求,沒有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阿世媚俗相關的成語,如“阿諛逢迎”、“迎合時尚”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和理解成語的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阿世媚俗地跟著大家的潮流,從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2. 初中生:我不喜歡那個同學,他總是阿世媚俗地討好老師,但表里不一。
3. 高中生:有些政客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不擇手段地阿世媚俗,這讓人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