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觀
成語(Idiom):坐觀
發(fā)音(Pronunciation):zuò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坐著觀看,不親自參與或干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坐觀是一個表示旁觀、觀察而不參與的成語。它強調(diào)了旁觀者對事件或情況的客觀觀察,不加干預(yù)或干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坐觀常用于描述旁觀者對某種情況或事件的態(tài)度。它可以表示不愿意或不敢參與,也可以表示對事物的冷漠或無所作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則故事。項羽和劉邦爭霸天下,項羽在垓下之戰(zhàn)中大敗,劉邦的部下韓信曾向劉邦建議追擊項羽,但劉邦卻選擇了坐觀其變,最終項羽自亂陣腳,被劉邦擊敗。這個故事成為“坐觀”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爭議事件中,他選擇了坐觀,不愿意發(fā)表任何評論。
2. 面對困難,他不再坐觀,而是積極參與并尋找解決辦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坐觀”與觀看電影或比賽等場景聯(lián)系起來記憶。想象自己坐在觀眾席上,只是旁觀而不參與,就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觀察、旁觀相關(guān)的成語,如“目睹”、“旁觀者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8-10歲):我寧愿坐觀我的同學(xué)打架,而不是加入他們。
2. 初中生(11-14歲):面對欺負我的同學(xué),我選擇了坐觀,相信他們會解決問題。
3. 高中生(15-18歲):在班級選舉中,我決定坐觀,看看誰能夠成為更好的班長。
4. 大學(xué)生(19-22歲):在社會運動中,我傾向于坐觀,以便更好地了解各方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