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胎
基本解釋
(1).母腹內的胎胞。 葉圣陶 《一生》:“伊自出母胎,生長到會說話會行動的時候,就幫著父母拾些稻稿,挑些野菜。”
(2).比喻事物的原本。 魯迅 《書信集·致李樺》:“木刻的美,半在紙質和印法,這是一種,是母胎。由此制成鋅版,或者簡直直接鍍銅,用于多數印刷,這又是一種,是苗裔。”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兩種傳說﹞內容和用意大體上是相同的,兩者必然有關聯,誰先誰后不得而知,或許也可能是同出于另外一個母胎。”
成語(Idiom):母胎(mǔ tāi)
發音(Pronunciation):mǔ t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從母親的子宮中出生,形容與生俱來的本性或天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母胎”源自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強調人的本性是與生俱來的,與母親在胎內的時候就已經決定。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天性或特質是與生俱來的,無法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天生的才能或特質。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事物的本質不可改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母胎”的故事起源不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母”和“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母胎就具備了藝術家的天賦。
2. 這個孩子從母胎就是個頑皮的小淘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母胎之中”,表示一個人的本性或特質是從母親的子宮中決定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天性或才能相關的成語,如“天賦異稟”、“與生俱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妹妹從母胎就喜歡畫畫。
2. 初中生:他從母胎就具備了領導才能。
3. 高中生:這位運動員從母胎就具備了出色的身體素質。
4. 大學生:每個人從母胎就有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