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隨
基本解釋
古隱士。相傳 商 湯 將討伐 夏桀 ,曾和 卞隨 商量, 卞隨 拒不回答。 湯 戰勝 夏桀 后,要讓天下給 卞隨 , 卞隨 認為受到污辱,自投 稠水 (一說 潁水 )而死。見《莊子·讓王》、《呂氏春秋·離俗》?!?a href="/r_ci_d2585b620ce6a400601192e1b05b0608/" target="_blank">荀子·成相》:“ 天乙湯 ,論舉當,身讓 卞隨 舉 牟光 ?!薄?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伯夷列傳》:“及 夏 之時,有 卞隨 , 務光 者,此何以稱焉?!?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是以 卞隨 負石以投淵, 仲由 甘心以赴刃?!?/p>
成語(Idiom):卞隨(biàn suí)
發音(Pronunciation):biàn s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思考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卞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卞”意為隨從,順從;第二個字“隨”意為跟隨,順從。卞隨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會跟著別人的意見或行動而動,缺乏獨立思考和決策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卞隨一詞常用于貶義,用來批評那些沒有主見、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可以用于形容在團隊工作中只會盲目跟從、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的人,或者形容在社交場合中只會隨波逐流、沒有獨立個性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卞隨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卞隨原指卞和隨兩個國家,他們曾經是周朝的諸侯國,但因為卞國和隨國在戰爭中敗北,最終被周朝吞并。后來,卞隨成為一個貶義詞語,用來形容沒有主見、只會順從他人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常用的成語結構是“卞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卞隨之人,從來沒有自己的主見。
2. 在這個團隊里,沒有人愿意和那個卞隨的人合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像隨風飄動的旗幟一樣,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方向,這樣就能夠記住卞隨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唯唯諾諾”、“隨波逐流”等,來豐富對卞隨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卞隨的人,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2.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總是卞隨別人的意見,從來不敢堅持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卞隨是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貶義詞,我們應該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要成為卞隨的人。
5. 成年人:不要成為卞隨的人,要有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