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俗
基本解釋
(1).謂風俗受德教而發生變化。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必若所云,則是 蜀 不變服,而 巴 不化俗也。”《后漢書·曹褒傳》:“以禮理人,以德化俗。”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口號》:“文母憂懃初化俗,曾孫仁孝已通天。” 明 何景明 《憶昔行》:“君行訪古兼化俗,長楫輶軒指南極。”
(2).教化與風俗。 漢 張衡 《西京賦》:“故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化俗之本,有與推移。” 漢 王符 《潛夫論·德化》:“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末生於本,行起於心。”
成語(Idiom):化俗
發音(Pronunciation):huà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改變俗氣,使之高雅或莊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化俗指的是將俗氣或庸俗之物改變為高雅或莊重的形式。它強調了對于粗俗、低級的事物進行改變和提升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提升,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修養的進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楊雄的人,他小時候生活貧苦,但很有才華。他在繪畫方面有獨特的見解,但由于家境貧寒,只能使用廉價的顏料和紙張。然而,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努力學習,將俗氣的顏料和紙張通過自己的技巧和創意,變成了高雅的藝術作品。這個故事成為了“化俗”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化”表示改變,賓語“俗”表示庸俗之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對音樂進行改編,成功地將俗氣的流行曲目化俗為高雅的交響樂。
2. 這位畫家善于運用各種材料和技巧,將庸俗的日常生活化俗為藝術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化俗”理解為“改變俗氣”,通過與庸俗相對比,提升為高雅或莊重的形式。可以通過畫面化的方式,想象一個庸俗的物品被變成了高雅的藝術品,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化腐朽為神奇”、“化險為夷”等,可以幫助擴展對于“化俗”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把廢舊的紙箱子變成漂亮的玩具,這樣就能化俗為寶。
2. 初中生:通過學習古詩詞,我希望能夠化俗自己的文學品味。
3. 高中生:在鄉村旅游中,我們應該努力將庸俗的商業化景區化俗為更具文化內涵的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