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膴
靡膴(mí wú)
發音:mí wú
基本含義:形容風雨交加,草木倒伏。
詳細解釋:靡膴,指風雨交加,大風吹倒了樹木,草木凋零。形容環境惡劣,萬物凋零無生氣。
使用場景:常用于形容自然環境惡劣,或比喻事物處境艱難,無法生存發展的情況。
故事起源:《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時期,有一次大旱,農田干裂,莊稼枯死,草木凋零,環境十分惡劣。后來,大禹治水有功,水患得以解決,天地恢復了生機。這個成語就是形容黃帝時期環境惡劣的景象。
成語結構:靡膴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靡的意思是凋零、衰敗,膴的意思是倒伏。兩個字合在一起,形容草木因為惡劣的環境而凋零倒伏。
例句:
1. 風雨過后,整個村莊變得靡膴不堪。
2. 這個行業已經面臨了靡膴的局面,需要采取措施扭轉局勢。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將“靡膴”聯想成“沒有膴”的意象,即沒有倒伏的草木,就是環境良好、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樣的對比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自然環境相關的成語,例如“風雨如晦”、“一葉知秋”等,可以加深對自然環境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下了一場大雨,草坪上的花朵都靡膴了。
2. 初中生:這個地區的農作物長期遭受干旱和洪澇的影響,導致農民的收成一直靡膴。
3. 高中生:這個行業競爭激烈,許多小企業無法在市場上生存,最終走向了靡膴的命運。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