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帑
基本解釋
見“ 不孥 ”。
成語(Idiom):不帑(bù tuó)
發音(Pronunciation):bù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帑指的是不缺少財富或物質,形容富有或豐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帑一詞由兩個字組成,不意為“沒有”或“不”,帑意為“缺少財富”。不帑表示沒有缺少財富或物質,形容富有或豐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帑一詞常用于夸獎或贊美一個人富有或物質豐裕。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家庭富裕、生活優越,或者形容一個企業或國家經濟繁榮、資源充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不帑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描述魯國的家庭富裕和物質豐富。故事中,魯國的國君魯隱公問到:“吾家窮乏,何以治國?”大夫子曰:“君無不帑。”意思是說,君主家境富裕,不缺少財富,可以用來治理國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帑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庭富有,生活過得不帑。
2. 這個企業經營得很成功,資金充裕,生意不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不帑這個成語。可以將不帑與“不缺少財富”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手里拿著很多的錢幣,表示他不缺少財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財富和富裕相關的成語,如“富可敵國”、“富貴榮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家的冰箱里食物很多,我們一家人的生活過得不帑。
2. 初中生(13-15歲):他家境富裕,每天都穿名牌服裝,生活過得不帑。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企業資金充裕,發展迅速,生意做得很好,經濟狀況不帑。
4. 大學生(19-22歲):他在創業時得到了很多投資,公司的財務狀況一直不帑。
5. 成年人(23歲以上):他投資了很多房地產,現在他的財富非常豐厚,生活過得不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