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簡
基本解釋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 齊 崔杼 弒其君 莊公 ,“太史書曰:‘ 崔杼 弒其君。’ 崔子 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 南史氏 聞太史盡死,執(zhí)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后因以“太史簡”為史官臨難不茍,敢于秉筆直書的典實。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在 齊 太史簡,在 晉 董狐 筆。”
成語(Idiom):太史簡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ài shǐ j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寫字寫得非常潦草、難以辨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史簡是指太史官寫的簡牘,因為太史官的職責是記錄歷史,所以他們寫字非常熟練,速度也很快,所以有時候寫得潦草難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來形容寫字潦草、難以辨認的情況。可以用在諷刺某人書寫能力差、字跡潦草的情況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史簡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太史官。太史官是古代官員中負責記錄歷史的職位,他們在記錄歷史事件時需要寫很多文字,因此他們的寫字速度非常快,但有時候因為急于完成任務,所以寫得潦草難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史簡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太史”和“簡”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像太史簡一樣,看不清楚。
2. 這篇文章寫得太潦草了,簡直就是太史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太史官在寫字時匆忙潦草的樣子來記憶這個成語。也可以將這個成語和寫字潦草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古代中國的太史官的職責和歷史記錄的重要性。可以學習其他與書寫相關的成語,如“字跡工整”、“書寫如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的字寫得很整齊,不像太史簡。
初中生:他的作業(yè)字跡太潦草了,簡直就是太史簡。
高中生:這篇文章寫得太潦草了,簡直就是太史簡,看不清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