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簿
成語(Idiom):資簿(zī bù)
發音(Pronunciation):zī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記錄、記載事物的簿冊或賬冊。也用來比喻記錄、記載事物的手段或方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資簿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資指有關信息或財富,簿指記錄或記載的簿冊。資簿一詞最初用來指代記錄財富、財務狀況的賬簿,后來引申為任何記錄和記載事物的手段或方法。它強調了記錄和記載在管理和了解事物中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資簿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記錄、記載事物的手段或方法。例如,可以說某個人的記憶力很好,就像是一本資簿一樣,能夠清楚地記住很多事情。另外,也可以用資簿來形容一本詳細記錄某個領域知識的書籍或資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資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北宋蘇軾的《東坡志林》一書中,用來形容記錄財務和財產狀況的賬簿。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不僅僅局限于財務方面,而是泛指任何記錄和記載事物的手段或方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資簿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大腦就像一本資簿,能夠清晰地記住很多重要的事情。
2. 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資簿,詳細記錄了這個領域的知識和經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資簿的發音“zī bù”與“字不”進行聯想,字不即表示字不能忘記,與資簿的意義相呼應。另外,可以想象一個記載著無盡信息的簿冊,將這個形象與資簿的意義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資簿相關的成語,如“簿外人”和“簿領”。此外,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記賬和財務管理制度,以及現代的信息記錄和管理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每天寫下學習的事情,就像是一本資簿一樣,幫助我記住重要的知識。
2. 初中生(14歲):我們班級有一個同學是學霸,他的記憶力就像是一本資簿,能夠記住很多知識。
3. 高中生(17歲):我喜歡閱讀各種書籍,因為它們就像是一本本資簿,幫助我擴展視野和知識面。
4. 大學生(20歲):在大學里,我們需要用筆記本或電腦記錄課堂上的知識和筆記,這些都是我們的資簿,幫助我們復習和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