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踴
基本解釋
喪禮之一。哭者捶胸頓足表示極度悲哀。《儀禮·士喪禮》:“君哭,主人哭,拜稽顙,成踴出。”《公羊傳·宣公十八年》:“哭君成踴。”
成踴(chéng yǒng)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y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態度顯得輕浮、不嚴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踴是由“成”和“踴”組成的成語,表示一個人的行為態度輕浮,不夠嚴肅。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重要場合或者嚴肅的事情上不夠認真,不夠專注,顯得不夠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踴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批評那些在重要場合或者嚴肅的事情上不夠認真、不夠專注的人。比如,你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學生在考試前不好好復習,結果考得很差,就可以說他在考前成踴。又比如,你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在重要會議上不好好聽講,而是滿腦子想其他事情,就可以說他在會議上成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踴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文選·王僧虔集》中。據說,梁武帝在位期間,有一次他在宮中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招待了很多文人墨客。其中有一個叫王僧虔的文人,這個人平時非常有才華,但是他在宴會上卻表現得輕浮、不嚴肅,甚至還在宴會上跳起了舞蹈。梁武帝對他的行為非常不滿,就用了“成踴”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行為態度。從此以后,成踴就成為了一個形容人不夠認真、不夠專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踴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成”是形容詞,表示輕浮、不嚴肅;“踴”是動詞,表示跳舞。兩個字組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的行為態度顯得輕浮、不夠嚴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前沒有好好復習,結果考得很差,真是成踴。
2. 他在重要會議上滿腦子想其他事情,根本沒有認真聽講,真是成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踴”這個詞語和一個人在重要場合上跳舞的情景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在一個正式的宴會上跳起了舞蹈,這個場景會讓你聯想到成踴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來豐富你的漢語詞匯。你可以閱讀成語故事,了解成語的起源和用法,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總是不好好聽講,老師說他成踴。
2. 初中生:他在班級會議上總是開玩笑,不夠認真,同學們都覺得他成踴。
3. 高中生:他在高考前沒有好好準備,結果考得不好,大家都說他在考前成踴。
4. 大學生:他在學術會議上沒有好好聽報告,而是滿腦子想其他事情,同學們都覺得他在會議上成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