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
基本解釋
猶遂意,如愿;隨從己意?!?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王莽傳中》:“葦然閔 漢氏 之終不可濟,斖斖在左右之不得從意,為之三夜不御寢,三日不御食。” 顏師古 注:“言欲助 漢 室而迫天命,不得從其本意也。” 晉 王羲之 《農敬親帖》之三:“情事不得從意,可嘆可嘆!” 唐 張懷瓘 《書議》:“臨事制宜,從意適便?!?/p>
成語(Idiom):從意
發音(Pronunciation):có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從別人的表情、神態等方面看出其內心所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從意是指通過觀察他人的表情、神態等細微變化,推測出其內心所想。這個成語強調的是通過細微的線索來揣摩他人的真實想法,而不僅僅依靠表面的言語。它常用于形容人善于洞察他人內心,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從意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它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觀察力敏銳,能夠準確地判斷他人的想法和意圖。同時,它也可以用于提醒人們在溝通中應該注重細節,不僅僅聽取他人的言辭,還要留意他們的表情和神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宰相名叫張儀,他在秦國任職期間,經常能夠通過觀察人們的表情和神態,推測出他們真實的想法。有一次,張儀在宴會上看到一個賓客表情猶豫,神情不安,猜測他一定有什么陰謀。于是,張儀派人調查該賓客,果然發現了他的陰謀。從此,張儀的觀察力和洞察力成為了后人稱贊的對象,人們就用“從意”來形容他的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從意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從”和“意”。其中,“從”表示觀察、推測,“意”表示內心、想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善于從意的人,總能準確地猜出別人的心思。
2. 在交流中,我們要注重從意,不僅僅聽取對方的言辭。
3. 她的觀察力很強,從意的能力讓她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從意”與觀察力和洞察力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自己如同一個偵探,通過觀察他人的表情和神態來揣摩他們的真實想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察言觀色”、“洞若觀火”等,來提升自己的觀察力和洞察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從意到媽媽的表情不高興,就知道她生氣了。
2. 初中生:通過觀察老師的表情,我從意到他對我們的作業不滿意。
3. 高中生:在與朋友交流時,我善于從意,能夠準確地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4. 大學生:在面試中,我通過從意來讀懂面試官的反應,從而做出更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