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視
成語(Idiom):昧視(mèi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mèi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事物的本質、真相不加辨別地看待或評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昧視是由動詞“昧”和動詞“視”組成的成語。其中,“昧”指模糊、不明確,而“視”指看待、觀察。昧視的基本含義是指對事物的本質、真相沒有清楚的認識,以模糊、不明確的態度看待或評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昧視常用于批評指責他人對事物不加辨別地看待或評價。它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于某個問題或情況沒有全面了解,只是憑借片面或模糊的信息做出判斷。昧視也可以用來自我警醒,提醒自己要客觀、準確地對待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昧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七十四·孔子世家》中。當時,孔子的學生曾子問他如何看待一個人。孔子回答說:“昧者視之,明者知之。”意思是說,對于一個人的品德和能力,只有那些看不清楚、不明了的人才會隨意評價,而真正明智的人會通過深入了解來判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昧視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昧”和“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的態度非常昧視,根本沒有仔細研究過。
2. 別對他的能力昧視,他其實很有才華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昧視這個成語:
1. 將昧視拆分成兩個部分,昧和視,然后聯想到模糊的視覺。
2. 想象一個人戴著墨鏡,看東西時一片模糊,無法看清事物的真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以下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1. 盲目評價:形容對事物不理性、不客觀地評價。
2. 孤陋寡聞:形容見聞狹窄,缺乏廣泛的知識和經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昧視了我的建議,結果出了很多問題。
2. 初中生:他們不應該昧視這個問題的復雜性,應該仔細研究解決辦法。
3. 高中生:昧視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它會導致人們做出錯誤的決策。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避免昧視任何人或事物,要做到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
以上是關于成語“昧視”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