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恕
基本解釋
被寬恕;寬恕我。 宋 王安石 《謝王司封啟》:“﹝某﹞固陋顓蒙,動輒乖於時變,以此而游於世,未嘗見恕於人。”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蘇聯版畫集>序》:“要請讀者見恕的是我竟偏在這時候生病,不能寫出一點新的東西來。”
成語(Idiom):見恕(jiàn shù)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見到別人的過錯或錯誤時能夠寬容諒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
見恕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見”指看到、觀察到,而“恕”指寬容、諒解。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當我們看到別人的過錯或錯誤時,能夠以寬容的心態來理解和諒解對方的行為。它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體諒、寬容和理解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見恕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表達對他人錯誤的寬容和理解,以及提醒自己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人的過錯。它可以用于各種社交場合,如家庭、學校、工作場所等,以及與他人交往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
見恕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衛靈公》篇。當時,衛靈公問孔子:“君子恕乎?”孔子回答說:“君子恕乎?小人見,不恕也。”這個故事中,衛靈公問孔子君子是否寬容,孔子的回答表明君子會寬容,而小人則不會寬容。這個故事通過對比君子與小人的態度,強調了見恕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
見恕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見”為動詞,意為看到;“恕”為賓語,意為寬容、諒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了一個錯誤,但我見恕他的無知和年輕。
2. 在處理矛盾時,我們應該以見恕的心態去理解對方的需求和困難。
3. 作為領導者,我們應該用見恕的態度對待員工的錯誤和失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1. 將“見”字與眼睛聯想在一起,表示看到;將“恕”字與心聯想在一起,表示寬容諒解。
2. 可以將“見恕”與“見識”聯想在一起,表示通過寬容諒解來增加自己的見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與寬容和理解相關的成語,如“寬以待人”、“諒解萬歲”等。
2. 閱讀相關的文章和故事,了解更多關于寬容和理解的思考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同學打翻了水杯,我見恕他因為是無意的。
2. 初中生:我見恕老師生氣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完成作業。
3. 高中生:他們在比賽中犯了錯誤,但我們應該以見恕的心態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