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襲
基本解釋
把物品一層又一層地包裹起來,以示珍貴。 宋 歐陽修 《謝賜<漢書>表》:“十襲珍藏,但誓傳家而永寳。” 宋 陳師道 《謝寇十一惠端硯》詩:“琢為時樣供翰墨,十襲包藏百金貴。” 宋 楊萬里 《三辰硯屏歌》:“懷璧未為罪,借書未為癡,公當十襲古錦帊,如何傳翫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成語(Idiom):十襲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í x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攻擊連綿不斷,接連不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襲是由數(shù)字“十”和動詞“襲”組成的成語。十表示數(shù)量多,襲表示連續(xù)攻擊。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攻擊連綿不斷,接連不止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戰(zhàn)斗、競技、辯論等場合中攻勢激烈,攻擊連綿不斷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連續(xù)不斷的打擊、批評、指責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描述了一個叫齊宣公的國君對秦國進行連續(xù)的進攻。秦國國君驚恐不已,對齊宣公的攻擊感到無法應對。后來,秦國國君問他的臣子如何應對齊國的連續(xù)攻擊,臣子回答說:“十襲之后,必有十援。”意思是,齊國連續(xù)攻擊十次后,必然會有十次援軍的支持。從此,人們用“十襲”來形容攻擊連綿不斷,接連不止的情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數(shù)量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辯論賽中,對手十襲而來,他冷靜應對。
2. 這次戰(zhàn)斗中,敵方十襲,我方奮勇抵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十襲”與連綿不斷的攻擊形象聯(lián)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士兵持續(xù)不斷地襲擊敵人,或者想象連綿不斷的雨水打在地面上。通過形象化的聯(lián)想,可以更好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百戰(zhàn)不殆”、“千錘百煉”等,來擴展對描述連綿不斷攻擊的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游戲中,敵人十襲而來,我英勇地進行反擊。
2. 初中生:在辯論比賽中,對手連續(xù)發(fā)起十次攻擊,但我們堅定地捍衛(wèi)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在考試中,一道難題十襲而至,我努力思考并最終解決了它。
4. 大學生:在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困難和挑戰(zhàn)十襲而來,但我堅持不懈,最終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