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子
基本解釋
傳說中的 漢 隱士。 唐 李白 《白毫子歌》:“ 淮南 小山 白毫子 ,乃在 淮南 小山里。夜臥松下云,朝飡石中髓。” 王琦 注:“ 白毫子 蓋當時逸人。”
成語(Idiom):白毫子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háo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性純潔無瑕,沒有一點污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毫子,毫是指豬鬃毛,白毫子原指豬鬃毛的白色部分。成語“白毫子”比喻人的品性純潔無瑕,沒有一點污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行高尚,純真無邪,沒有任何惡習或污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曲禮上》中有記載:“皇帝宴會上,賓客們的酒杯里有一根白毫子,如果有人喝完酒后,杯中的白毫子還是白色的,說明此人品行正直純潔,沒有貪婪之心。”白毫子的含義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白毫子”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白毫子的品性,受到大家的尊敬。
2. 這個小女孩天真無邪,真是個白毫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的頭發是白色的,表示他的品性純潔無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白虹貫日”、“白手起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白毫子,從來不說謊。
2. 初中生:她的品行純潔無瑕,真是個白毫子。
3. 高中生:只有那些真正的白毫子才能在誘惑面前保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