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壒
成語(Idiom):昏壒(hūn tuō)
發音(Pronunciation):hūn t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昏迷不醒或神智不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昏壒一詞由“昏”和“壒”兩個字組成。“昏”意為迷糊、不清醒,“壒”意為遲鈍、愚蠢。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智力遲鈍,神智不清,迷迷糊糊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因為疲勞、醉酒、病痛等原因導致思維不清晰,表現出遲鈍、愚蠢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昏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養生主》一篇中。莊子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個人因為養生而達到了神仙般的境界,不再受外界干擾,也不受自己思維的限制,從而達到了昏壒的境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昏壒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忙碌到深夜,導致工作時常昏壒不堪。
2. 喝了太多酒后,他變得昏壒無比,說話都不清楚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昏壒”拆分開來記憶。昏可以聯想為迷糊、不清醒的狀態,而壒可以聯想為愚蠢、遲鈍。通過聯想這兩個詞的含義和音調,幫助記憶昏壒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昏壒相關的成語,例如昏昏欲睡、昏頭昏腦等,來加深對這類描述遲鈍、昏迷狀態的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熬夜寫作業,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昏壒不堪。
2. 初中生:考試前通宵復習,第二天的考試時他昏壒得連題目都看不清楚。
3. 高中生:他因為熬夜打游戲,上課時昏壒得老師都不想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