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瘠
成語(Idiom):毀瘠(huǐ jí)
發音(Pronunciation):huǐ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災難等造成土地荒蕪,人民生活困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毀瘠是由兩個漢字組成,毀意為破壞、損壞,瘠意為貧瘠、不肥沃。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戰爭、災難等對土地和人民造成的巨大破壞和困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毀瘠一詞常用于描述戰爭、災難等造成的荒蕪和困苦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農田、家園的破壞,也可以用于形容人民的生活困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一段描述了劉邦和韓信的故事。當時,韓信作為劉邦的大將,曾經在戰斗中屢次取得勝利,但他的作戰方式卻是以毀瘠為主。他燒毀敵人的農田,使敵人無法獲得糧食,從而導致敵人的人民生活困苦。這個故事成為毀瘠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為“毀”,謂語為“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爭導致了這個地區的毀瘠,農田荒蕪,人民生活艱難。
2. 這場災難使得整個村莊陷入了毀瘠的狀態,居民無法正常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化思維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被戰爭或災難摧毀的土地,變得貧瘠不育,無法生產糧食和養活人民。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毀瘠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戰爭、災難相關的成語,例如“波瀾壯闊”、“烽火連天”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村莊經歷了一場大火,變得毀瘠不堪。
2. 初中生(13-15歲):戰爭過后,這片土地變得毀瘠一片,人民生活艱難。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國家經歷了多年的內戰,導致整個國家陷入了毀瘠的狀態。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地區經歷了一場大地震,房屋倒塌,土地毀瘠,人民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