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揆
基本解釋
(1).總理國政之官。《書·舜典》:“納于百揆,百揆時敘。” 蔡沉 集傳:“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 唐 虞 有之,猶 周 之冢宰也。”《舊唐書·代宗紀》:“ 唐 虞 之際,內有百揆,庶政惟和。” 宋 王安石 《夔說》:“將有治于天下,則可以無相乎,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 明 張居正 《贈畢石庵宰朝邑敘》:“昔者 帝舜 起匹夫,攝百揆。及為天子,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好問,好察邇言。”
(2).指各種政務。《后漢書·張衡傳》:“百揆允當,庶績咸熙。”《舊唐書·盧杞傳》:“ 吉州 長史 盧杞 ,外矯儉簡,內藏奸邪,三年擅權,百揆失序,惡直丑正,亂國殄人。”《資治通鑒·唐代宗永泰元年》:“ 長安 城中白晝椎剽,吏不敢詰,官亂職廢,將墮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紛麻。” 胡三省 注:“ 唐 虞 有百揆之官。 孔安國 曰:揆,度也。度百事,總百官。此所謂百揆,蓋言百官之事也。”
(3).百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桓公 ( 桓溫 )語 嘉賓 ( 郗超 ):‘ 阿源 ( 殷浩 )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新唐書·高祖紀》:“戊辰, 隋帝 ( 楊侑 )進 唐王 ( 李淵 )位相國,總百揆,備九錫。”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與成君瓘書》:“云‘嗣王’,謂五年 太子晃 ( 拓跋晃 )副理萬機,總統百揆也。”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吾故首則曰,擇百揆以協同寅。”
成語(Idiom):百揆(bǎi kuí)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k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智慧過人,見解高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揆由“百”和“揆”兩個字組成,其中,“百”表示很多、眾多,“揆”表示揣摩、推測。百揆合在一起,表示能夠揣摩和推測眾多事物,具有卓越的智慧和見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智慧過人,見解高明,能夠準確地揣摩和推測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可以用來稱贊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和睿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話:“揆度百物,莫不旁通。”這句話意思是說太史公揣摩推測百物,沒有一樣不通曉的。后來,人們將“揆度百物”中的“揆度”簡化為“百揆”,用來形容太史公的智慧和見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智慧和見識真是百揆,無所不通。
2. 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真是百揆,深入淺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揆”拆分為“百”和“揆”兩個部分記憶。其中,“百”可以與“百科全書”聯想,表示很多、眾多;“揆”可以與“推測”聯想,表示揣摩、推測。通過聯想記憶,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智慧和見識相關的成語,例如“一知半解”、“一言九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百揆小能手,每次都能解答難題。
2. 初中生:這部電影真是百揆,深入人心,引發了很多思考。
3. 高中生:他的論文寫得真是百揆,展示了他獨特的見解和深入的研究。
4. 大學生:這位教授的演講真是百揆,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