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暇
成語(Idiom):偷暇
發音(Pronunciation):tōu xi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偷偷地休息或放松,抽空休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偷暇是由“偷”和“暇”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偷,指的是秘密地拿取或取得;暇,指的是空閑、閑暇的時間。偷暇表示暗自抽空休息或放松,違反了正常的工作或學習時間,通常是為了追求個人的私人時間或滿足個人的需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繁忙的工作或學習中偷偷地抽出時間休息或放松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利用工作或學習的間隙偷偷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孟子和荀卿的對話。荀卿對孟子說:“吾聞之,伯夷叔齊,不事君,不事親,偷暇乎山林之間。”意思是伯夷和叔齊不為君主服務,也不顧及家人,偷偷地在山林之間休息放松。由此,偷暇逐漸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偷暇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會找機會偷暇,去游泳放松一下。
2. 考試前夜,她偷暇看了一部電影,緩解了緊張的情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偷偷地把時間偷走”,表示在工作或學習中偷偷地抽空休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休息和放松相關的成語,如“閑散”、“休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偷暇去公園玩了一會兒。
2. 初中生:他趁課間偷暇看了會兒漫畫。
3. 高中生:考試前夕,她偷暇去圖書館看了幾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