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顧
基本解釋
(1).回頭看。《論語·鄉黨》:“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 漢 張衡 《東京賦》:“夫君人者,黈纊塞耳,車中不內顧。”
(2).指對家事、國事或其他內部事務的顧念。《漢書·酷吏傳·楊仆》:“失期內顧,以道惡為解。” 顏師古 注:“內顧,言思妻妾也。”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八:“外望無寸祿,內顧無斗儲。”《三國演義》第九一回:“今南方已平,可無內顧之憂。不就此時討賊,恢復中原,更待何日?” 茅盾 《子夜》七:“廠里的工潮已經解決, 吳蓀甫 勝利了;他沒有內顧之憂了。”
成語(Idiom):內顧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g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內顧指的是一個人只顧自己的內部事務,不關心外部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顧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內”表示內部,指的是個人的內部事務;“顧”表示關注或照顧。內顧的意思是一個人只關心自己的內部事務,不關心外部的事物,缺乏對外界的關注和思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顧多用于貶義,用來形容一個人只關注自己的私利,不顧及他人或整體利益的行為。例如在工作場合,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的職責和利益,不關心團隊的合作和發展,就可以用內顧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內顧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位將軍,他非常關心趙國的內部事務,卻忽視了外部的敵人。在一次戰斗中,趙國遭到了敵軍的襲擊,主父列因為只顧自己的內部事務而沒有及時應對,導致了趙國的失敗。從此以后,人們用內顧來形容只關心自己內部事務而忽視外部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內顧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領導只顧自己的利益,完全內顧,不顧及團隊的發展。
2. 他太內顧了,從來不關心社會的變化和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內顧與關注外部事物相對立來記憶。內顧就是只關注內部事務,不關心外部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內顧相近的成語來擴展詞匯和理解能力,如“閉門造車”、“目光短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上課總是內顧自己的作業,不注意老師的講解。
初中生:我覺得他太內顧了,不愿意參加班級的活動。
高中生:政府應該不再內顧,而是更多地關心民眾的需求。
大學生:我們應該擺脫內顧的思維,積極參與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