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
基本解釋
(1882-1948)國民黨愛國將領(lǐng)。安徽巢縣(今巢湖)人。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中發(fā)動北京政變,將所部改為國民軍,并電邀孫中山北上。1926年在五原誓師,脫離北洋軍閥,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1930年與閻錫山、李宗仁等舉兵反蔣(介石),先后爆發(fā)了蔣馮戰(zhàn)爭和中原大戰(zhàn)。九一八事變后,積極主張抗日,曾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抗日戰(zhàn)爭初期,任第三、第六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抗戰(zhàn)勝利后因反對蔣介石的內(nèi)戰(zhàn)、獨裁政策,被迫去美國。1948年響應中國共產(chǎn)黨號召,回國參加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工作,在乘船途中遇難。
成語(Idiom):馮玉祥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ēng yù x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勇敢無畏,敢于冒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馮玉祥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位軍事將領(lǐng),他在軍事行動中表現(xiàn)出了勇敢和無畏的精神。因此,“馮玉祥”成為了一個形容人勇敢無畏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表現(xiàn)出勇氣和決心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馮玉祥(1882年-1948年)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將領(lǐng)。他在北洋政府和國共兩黨的軍隊中都有過重要的地位,參與了多次軍事行動。馮玉祥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決心,被譽為“抗日英雄”。因此,他的名字成為了一個形容人勇敢無畏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馮玉祥是一個以人名為主體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展現(xiàn)出了馮玉祥的精神,毫不退縮地面對挑戰(zhàn)。
2. 這個年輕人有著馮玉祥般的勇氣,敢于冒險追求自己的夢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馮玉祥的故事聯(lián)系,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了解他的軍事事跡,思考他所展現(xiàn)的勇氣和決心,將有助于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馮玉祥的生平和軍事事跡,了解更多關(guān)于他的故事和成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要像馮玉祥一樣勇敢,不怕困難。
初中生:馮玉祥是一位英勇的將軍,他的軍事才能讓人敬佩。
高中生:在歷史上,馮玉祥是一位有著深遠影響的軍事家,他的勇氣和決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