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鄠
成語(Idiom):郿鄠
發音(Pronunciation):méi 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遭受災難或困境后,無處可逃,無人可托的境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郿和鄠分別是古代兩個地名,郿為秦國的一座城市,鄠為齊國的一座城市。成語“郿鄠”常用來形容人們遇到困境時無處可逃,無人可托。它傳達了一種無助和孤立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困境中無法得到幫助或支持的情況下,感到無助和孤立。例如,當一個人面臨困境時,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他可能會感到自己就像是處于“郿鄠”之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燕策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燕國的大臣田文因為被人陷害而被囚禁在郿城。他寫信給他的朋友鄠城的人,希望能夠得到幫助,但鄠城的人沒有回應。因此,成語“郿鄠”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郿鄠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地名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他感到自己就像是處于郿鄠之中,無人可托。
2. 面對困境,我們不能感到郿鄠,要堅持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郿鄠”與無助和孤立的感覺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被困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沒有人可以幫助你,這樣可以幫助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秦國和齊國的歷史,以及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孤立無援”、“無路可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走丟了,感覺自己就像是處于郿鄠之中。
2. 初中生:考試前,我發現自己對某個科目一點都不了解,感覺自己就像是處于郿鄠之中。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有時候我感到自己就像是處于郿鄠之中,無處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