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刻
成語(Idiom):殘刻
發音(Pronunciation):cán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殘缺的刻畫或雕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殘刻是由“殘”和“刻”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殘指不完整、不完全,刻指雕刻、刻畫。殘刻的意思是形容雕刻或刻畫的作品不完整或殘缺不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殘刻常用于形容藝術作品或文字表達不完美、不完整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才華或技能不完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殘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記載了西漢時期著名的雕刻家李斯的故事。據說李斯在創作雕刻作品時,每一次都會留下一些瑕疵,他認為完美的作品是沒有靈魂的。因此,人們把他的作品稱為殘刻,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殘刻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畫的殘刻之處正是它獨特的韻味所在。
2. 他的詩歌雖然有一些殘刻之處,但卻流露出了深深的情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殘刻”與“雕刻”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雕刻作品被人故意留下一些瑕疵,形成了殘刻,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殘章斷簡”、“殘花敗柳”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畫雖然有一些殘刻,但老師還是夸獎了我。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演講雖然有一些殘刻,但我們還是能理解他的意思。
3. 高中生(16-18歲):這幅畫的殘刻之處正是藝術家獨特的創作風格。
4. 大學生及以上:雖然他的作品有一些殘刻,但正是這些瑕疵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