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嶠
基本解釋
(1).赤色的山。 唐 王勃 《靈瑞寺浮圖碑》:“揆剎玄嶺,圖基丹嶠。”
(2).指丹穴之山。 金 元好問 《賀威卿徐弟得雄》詩:“桂出孫枝知秀發,鳳離丹嶠亦舒徐。”參見“ 丹穴 ”。
成語(Idiom):丹嶠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q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山峰高聳,象丹塔一樣矗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嶠是一個比喻性詞語,用來形容山峰高大挺拔,如同丹塔一般聳立在天地之間。它通常用來形容山勢險峻、雄偉壯觀的景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丹嶠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山峰的壯麗景色,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具有高大挺拔特點的事物,比如建筑物、人物形象等。在寫景描寫或者修辭手法中,可以使用丹嶠來營造出雄偉壯觀的氛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丹嶠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一位詩人,他名叫王之渙。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有一句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中的“更上一層樓”就是指登上更高的地方,觀賞更壯麗的景色。后來,人們將“更上一層樓”引申為“丹嶠”,用來形容高大挺拔的山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丹嶠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丹”是形容詞,意為紅色的;“嶠”是名詞,意為山峰。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山峰高大挺拔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峰真是丹嶠一般,讓人望而生畏。
2. 登上山頂,只見前方一座丹嶠拔地而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丹嶠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聳的山峰上,遠眺四周的山川河流,感受到丹嶠所代表的壯麗景色,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并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中國的山峰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五岳和四大佛頂。五岳指的是中國的五座著名山峰,包括泰山、華山、黃山、衡山和恒山;四大佛頂指的是中國四座名山的山頂形狀酷似佛頂,包括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和報國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畫中畫了一座丹嶠,畫得非常高大挺拔。
2. 初中生:我爬上了一座丹嶠,俯瞰整個山脈的壯麗景色。
3. 高中生:詩人用“丹嶠”來形容山峰的高聳,給人一種壯麗而崇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