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道理
成語(Idiom):做道理
發音(Pronunciation):zuò dào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按照事理、道理辦事,合乎情理、合乎道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做道理是指在處理事情時,要根據事理、道理來行事,要符合情理、符合道義。這個成語強調了在處理問題時要講究道理、講究公正,不能憑主觀意愿隨意行事,要以事實和道理為依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思考周全,嚴謹合理,不偏不倚。也可以用于批評他人不講道理、不合情理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賈誼傳》中有一則故事。賈誼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向漢景帝上書時寫道:“臣聞君子不器,不可以為臣,君子不道,不可以為師,君子不做道理,不可以為人。”這段文字中的“君子不做道理”后來演變成了成語“做道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做道理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做”和名詞“道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處理問題時總是做道理,不偏不倚。
2. 這件事情的處理要講究做道理,不能憑主觀意愿隨意行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做道理”與“思考周全,講究公正”這樣的含義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認真思考,站在中立公正的立場上,按照道理辦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道理、公正相關的成語,如“講道理”、“守正不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做道理,不要在課堂上亂說話。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做道理,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
3. 高中生:在面對考試作弊的誘惑時,我們要做道理,堅守誠信的原則。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要做道理,尊重他人的意見,共同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