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厲
基本解釋
(1).奮揚。 三國 魏 曹丕 《報吳王孫權書》:“將軍其亢厲威武,勉蹈奇功,以稱吾意。”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肥遺蛇》:“肥遺為物,與災合契。鼓翼 陽山 ,以表亢厲。 桑林 既禱,倏忽潛逝。”
(2).嚴厲。《清史稿·王杲傳》:“守備 賈汝翼 初上,為亢厲,抑諸酋長立階下,諸酋長爭非故事,盡階進一等。”
(3).激烈;激揚。《資治通鑒·晉惠帝永熙元年》:“自古以直致禍者,當由矯枉過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厲為聲,故致忿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丁野鶴詩》:“ 野鶴 晚游京師,與 王文安 諸公倡和,其詩亢厲。” 清 龔自珍 《<鴻雪因緣因記>序》:“百有六十圖,雖亦談人倫之樂事,侈門內之祥和,簪筆以入,承軺以出,無亢厲之言,有迴翔之態。”
(4).旱災。
成語(Idiom):亢厲(kàng lì)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氣勢或聲勢非常強烈,十分激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亢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亢字表示高昂、高亢,厲字表示嚴厲、猛烈。亢厲的含義是形容某種氣勢或聲勢非常強烈,十分激烈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亢厲多用于描述人的氣勢、聲勢或行動的激烈程度。可以用來形容戰爭、比賽、辯論等場合中的激烈競爭,也可以形容某人的言辭或行為十分激烈、強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亢厲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僖公九年》中的一句話:“亢厲士尹之言。”這句話描述了士尹(古代官員名)言辭激烈、氣勢洶洶的樣子。后來,人們將“亢厲士尹之言”中的“亢厲”作為一個固定詞組來使用,表示激烈、強烈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亢厲是一個形容詞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亢厲有力,讓人深受感動。
2. 比賽現場亢厲的氣氛讓人緊張不已。
3. 在戰場上,士兵們亢厲地沖向敵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亢厲”與激烈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氣勢洶洶、聲勢昂揚地表演或爭斗的場景,將其與亢厲這個詞語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亢厲相關的成語,如亢寧、厲兵秣馬等,可以進一步拓展對該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他的笑聲亢厲地響起,整個教室都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2. 初中生(14歲):比賽中他的發球亢厲有力,讓對手無法回球。
3. 高中生(17歲):老師的講解亢厲而充滿激情,讓我們對知識充滿了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