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
基本解釋
(1).三種,三類。《易·巽》:“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高亨 注:“田,獵也。品,種也。筮遇此爻,其悔將亡,行獵將得三種獵物。”《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 孔 傳:“金、銀、銅也。” 孔穎達 疏:“ 鄭玄 以為銅三色也。”《太平廣記》卷四○一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張彥》:“ 巴巫 間,民多積黃金,每有聚會,即于席上列三品,以夸尚之。”
(2).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漢 劉向 《說苑·政理》:“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彊者之政脅之。”《后漢書·循吏傳·秦彭》:“每於農月,親度頃畝,分別肥塉,差為三品。”《隋書·經籍志序》:“ 煬帝 即位,秘閣之書,限寫五十副本,分為三品:上品紅琉璃軸,中品紺琉璃軸,下品漆軸。” 清 王夫之 《知性論》:“以三品為性,要其終而言之,三品者非無所自成。”
英文翻譯
1.【醫】three grades of medicines
成語(Idiom):三品(sān pǐn)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p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三品是指官員的等級,也用來形容人的品行或能力有三種級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品一般指官員的等級,分為三個級別:正品、副品和從品。正品是指官員的正式等級,副品是指官員的副職等級,從品是指官員的低級別等級。在古代中國,官員的品級決定了他們的地位和權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品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品行或能力有三種級別。比如,我們可以說一個人的品行很高尚,他的品行可以稱為正品;而一個人的品行很差,他的品行可以稱為從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官員的品級非常重要,決定了他們的地位和權力。因此,人們常常用三品來形容官員的等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表示三個級別,“品”表示等級或品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行高尚,可以稱為正品。
2. 這個官員的能力很一般,只能算是副品。
3. 他的品行非常差,可以說是從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三品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三”和“品”分別與數字3和等級聯系起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2. 制作一個記憶卡片,上面寫著“三品”的拼音和含義,反復復習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官員等級制度的知識,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品行很好,可以說是正品。
2. 初中生:她的成績不錯,可以說是副品。
3. 高中生:他的品行很差,可以說是從品。
4. 大學生:他的能力很強,可以稱為正品。
5. 成年人:這個公司的產品質量有三種級別,正品、副品和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