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書
憲書(xiàn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xiàn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憲法和法律的書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憲書是指憲法和法律的書籍,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律,規定了國家的基本制度、權利和義務,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總綱。法律是國家行政、立法和司法活動的基礎,是具體規定國家公民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文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憲書常常用于描述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文獻,可以用于正式場合或者學術研究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憲書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原文是“憲書之文,字字珠璣,句句金奩”。后來逐漸被用來形容憲法和法律的書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憲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法學專家,對憲書研究得非常透徹。
2. 這本憲書詳細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憲書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本厚重的書籍上面刻著“憲”字和“書”字,表示這是一本關于憲法和法律的書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憲書不僅可以了解國家法律體系,還可以深入了解國家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法律文獻和憲法解釋來進一步學習憲書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是法官,他每天都要讀憲書。
2. 初中生:我們在政治課上學習了憲書的基本內容。
3. 高中生:我對憲書的研究非常感興趣,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法律專家。